热点资讯
新闻动态 你的位置:手机上买球app排行榜 > 新闻动态 > 晚清民国时期部分地区已通电,为何我国还点了40年左右煤油灯
晚清民国时期部分地区已通电,为何我国还点了40年左右煤油灯发布日期:2025-10-11 17:52    点击次数:160

电灯的进化史:从实验室到寻常百姓家

电灯的发明历程可谓一波三折。1802年,英国科学家汉弗莱·戴维用2000节电池和两根炭棒制造出世界上第一盏弧光灯。这种灯虽然明亮,但发热量大、寿命短,难以普及。直到1854年,德国钟表匠亨利·戈贝尔移民美国后,用碳化竹丝和真空玻璃瓶成功研制出第一盏实用的电灯。1860年,英国发明家约瑟夫·斯旺也独立研发出碳丝电灯,但受限于当时真空技术不成熟,直到1878年才完善这项发明。

1874年,加拿大两位电气技师发明了充氮气的碳杆电灯,但因资金不足将专利卖给了爱迪生。经过爱迪生的改良,1880年诞生了能持续照明1200小时的碳化竹丝灯。1886年,塞尔维亚裔科学家尼古拉·特斯拉创立了自己的电气公司,他研发的交流电照明系统在1893年被西屋公司采用。20世纪初,钨丝取代碳丝成为主流,现代白炽灯就此问世。

电灯在中国的推广充满戏剧性。19世纪末,外国商人试图向清政府推销电灯时遭到抵制。后来他们通过慈禧太后身边的红人李莲英,在太后寝宫安装了电灯。当慈禧看到这些五颜六色的茄子时,李莲英巧妙解释这是西洋的电灯,并赋予其吉祥寓意,最终获得慈禧首肯。1882年7月26日,英国人在上海租界建成中国第一座发电厂,这一天后来被定为中国的电网日。但电网建设初期遭到保守派反对,他们认为会破坏风水。

展开剩余40%

1905年,中国首家民族电业公司京师华商电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。到1920年,其年发电量已达1.7万千瓦。然而直到1929年,北京用电家庭仅占7.8%。抗战期间,电力设施遭到破坏,发展陷入停滞。新中国成立后,电力事业才真正起步,但直到上世纪90年代才基本实现全国电网覆盖。在此之前,中国大部分地区仍依赖传统照明方式。

在电灯普及前,人们主要使用蜡烛和煤油灯照明。蜡烛分动物油脂和蜂蜡两种,但前者代价高昂,后者价格昂贵。1859年石油的发现带来了煤油灯,因其亮度好、价格低而迅速普及。从民国到新中国成立后的40年间,煤油灯是主要照明工具,即使在有电的地区,由于供电不稳,煤油灯仍是家庭必备。

电灯的发展史不仅是一项技术革新,更折射出社会进步的历程。从实验室发明到走进寻常百姓家,电灯照亮了人类文明的进程,也见证了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的现代化之路。

发布于:天津市